蝉,俗称知了,是夏天最常见也是最吵一种昆虫。在别人的眼中,蝉一般被当做药材,也有人当做美食,但在北京通州区张家湾镇的非遗传人张凤霞眼中,它可是艺术的载体。用蝉蜕头部做猴头,腿部做上肢,爪子做下肢,用辛夷做躯干,几经拨弄粘挑,蝉蜕与辛夷的美丽邂逅,便能造就一只活灵活现的毛猴了。
毛猴始于清道光年间,又名“中国蝉蜕”,是北京独有的民间手工艺品,主要靠四味中药材--蝉蜕、辛夷、白芨和木通组合,按人的肢体特征粘接成各种形态的猴像,用毛猴记录人的世间百态。它是老北京特有的文化符号和历史记忆,曾经在老北京历史上风行一时。传统文化需要传承,更是需要创新,传承和保留老北京手艺人手里的绝活,更是需要加入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精神和时代特色。
毛猴的传承至今为我们寻找那些已经消失的老北京文化提供了一个好去处。毛猴的时代创新更能为我们的社会发展提供有趣的展现和表达。
张凤霞老师早年从事商业工作,一直对手工艺品有浓厚的兴趣。退休后她偶然从一位老艺人那里接触到毛猴艺术,从此对它的热爱一发不可收拾,四处访师求教,最后于2011年拜在民间工艺大师姜守煜门下,立志要为民间艺术的发扬光大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多年来张凤霞老师在毛猴的微缩世界里,点石成金,制造着艺术之间的每次完美邂逅。我简直想象不出,世界上为什么会有这般绝妙的艺术。”老舍夫人胡絜青也曾这样描述过毛猴:“半寸猢狲献京都,维妙维肖绘习俗。白描细微创新意,二味饮片胜玑珠。”
与毛猴结缘的多年来,张凤霞老师创作了至少二三十副的经典之作。张凤霞老师在张家湾齐善庄生活,对张家湾齐善庄的善道、孝亲文化更是具有独特的理解与看法,于是他通过制作毛猴故事,通过用毛猴幽默活泼的肢体语言,惟妙惟肖的记录了张家湾运河边上的历史文化和种种人文故事。在这一幅幅文化的长廊中,几只毛猴真实的再现了富有中国风土的市井文化,并将猴子的天然情趣与善道、孝亲文化完美的结合了在一起,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与强烈的现实意义。
如今,北京做毛猴的艺人只剩下10多人,张凤霞老师希望这种手艺能更好的传承,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毛猴、学习毛猴,于是创建了张家湾毛猴艺术工作室,张老师带着她的毛猴和故事走进课堂,把道德教育、孝善文化和非遗手工记忆制作相结合,深受家长和孩子的喜欢。同时她主张在毛猴的制作中需要体现出新时代的社会特色和时代意义,加入年轻人对时代、对文化、对孝道的理解与传承,发扬张家湾齐善庄地方特色的善道、孝亲文化。
制作毛猴,就是以物代猴,以猴代人。每只毛猴都有自己的故事,而制作毛猴的境界就在于心,在于心中有生活。”小小的毛猴儿所凝聚的匠心和智慧,每每被人们提及便赞叹连连。或许,正是毛猴无法工厂批量生产的原因,让它依然保留着它浓郁的艺术魅力。
优悦配音网站http://www.youyuedub.com,是一家优质的专业网络配音平台,本配音网是从事网络配音服务的专业配音工作室,提供广告配音,宣传片配音,微电影人物独白配音,颁奖配音,专题配音,童声配音,多媒体配音等各种配音。